上海:不断优化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上海市经济委员会 于成处长 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6年5月10日)
上海市经委于成处长在座谈会上发言:在国家发改委中小司的支持关心下,上海市被列为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的试点城市,这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关怀,更为我们从事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工作的同志打开了工作思路,指明了工作方向。
三年前,上海市政府部门正值机构改革,市委、市府把指导全市中小企业发展的职能,划归新经委行使,如何为没有隶属关系的全社会企业服务,有效地推动工作的开展,是新经委在新形式下思考的课题,恰逢其时,传来了上海被列为试点城市的喜讯,在发改委中小司的指导下,我们坚持“先行先试”,结合上海的实际,确定了“联合委办、依托区县、扶持中介、服务企业、发展产业”的工作方针,高举社会化大旗,组织和动员各种有利于发展中小企业的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海落实服务体系资金补助工作的基本情况
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地方支持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专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创办二年内小企业的生存,为有效地把此项政策转化为哺育小企业成长的甘露,我们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一)宣传动员,布置落实
试点期间,我们每年会同市财政联合发文布置此项工作,在经委系统,我们组织全市19个区县经委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宣传动员,布置落实,市财政也通过各区县的财政系统组织落实。我们把工作布置作为宣传发动的过程来传递党和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为解决有些符合条件的机构因分散在各个系统,信息渠道不畅而错失机会的情况,也为了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来关注中小企业发展,我们通过解放日报等报刊,上海市经委网,中小企业网等传媒向全社会宣传政策信息。
(二)公开标准,鼓励申报
在整个受理申请,审核材料、推荐上报的过程中,我们实施政策聚焦,不断完善标准,作为政府资助服务机构服务的依据。一是以产业政策为导向,重点鼓励企业向园区(楼宇)集中,鼓励各类服务机构为园区入驻企业服务,同时鼓励园区管理部门转换意识,向“重服务”方向转变,二是以服务质量和效果为依据,从创业带动就业方向的贡献率和税收增长作为评判,三是鼓励服务内容有所创新,符合发展方向和可供操作的服务内容,四是有利于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服务市场的形成,五是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扩大服务企业的受众面,降低服务成本。凡服务机构提供以上服务内容的我们积极鼓励申报。
(三)层层把关,严格评审
由于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面广量大,分散在各区县,我们就要求各类符合条件的服务机构,面向所在地的各区县经委申报,各区县经委严格把关,进行初审,上报我委。
我们委托上海市小企业(生产力促进)服务中心等机构具体负责上报材料的分类和审核工作,由我委会市财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后报国家发改委中小司。
(四)资金使用,落实到位
三年来,上海有55个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享受了727.56万元的资金补助。其中:创业服务获取资金补助615.3万元,占总补助资金额的84.57%,培训服务获取资金补助51.76万元,占总补助资金额的7.11%;管理咨询获取资金补助60.5万元,占总补助资金额的8.32%。
创业服务涉及政务代理、融资指导、法律服务、财务指导、人才服务等方面。
培训服务涉及创业培训、职业经理人培训、政策介绍和宣传、安全技能培训等方面。
管理咨询涉及绩效考核、市场营销、商业计划书编写、内部财务控制、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
众多的服务项目和相关服务活动使得15000余家上海的中小企业受惠。
通过以上工作的推动和落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推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与上海产业政策的融合
近年来,上海着力推进“两个优先”的发展战略,即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背离“两个优先”,我们的任何服务工作都得不到支持和响应,也不符合中小企业在上海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创业服务除了有限的政策支持外,作为综合性的智力支持,更有赖于发达的社会中介服务,而积极的创新性的社会中介服务是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精髓,也是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这一部分资源,通过政策支持的杠杆作用,有效地引领了相当部分的中介机构关注中小企业投入创业服务,把产业政策中重点支持和发展的这一块资源与我们始终不懈推进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融合起来。
(二)促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优化和完善
上海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经过五、六年的建设,已经初具形态,功能正逐步显现,但与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的需求和建立“服务政府”的要求还相距甚远。专项补助资金试点工作使上海的服务体系功能日趋完善,政策解读、财会代理、法律援助、项目推介、信息提供、咨询导入、业主培训、管理优化、人才推荐等等。琳琅满目,精彩纷呈,各类社会服务资源与政策支持的嫁接,使支持发展的能量聚焦,对创业服务的蓬勃推进,又为进一步培育中小企业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社会服务基础。
(三)鼓励各类服务机构开展“三心”服务。
我们在组织各类服务机构开展创业服务的过程中,大力倡导由市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提出的“三心”服务(即对创业者要有爱心、对创业项目要有热心、对新办企业服务要贴心)。多次组织专题会议和工作交流,深入中介机构调研与鼓励,要求“一办两中心”相关部门和各有关中介服务机构要根据不同创业者和企业的心态、专长、文化背景、所有制性质等特点开展“一对一”、“门对门”、“心贴心”的创业服务。有些创业服务机构组织各路专家,编撰创业指南,通过数百个创业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解读创业“真经”,引导创业“入门”,牵线创业项目,接听来电咨询数百次,甚至新疆、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区的中小企业也慕名上门求助和来电咨询,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创立“全天候”服务制度,坚持以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为服务准绳,以“个性化”指导为特色,给初创小企业在财税安排、人员配置、经营策划、理财融资等方面释疑解惑。
(四)促进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
专项补助资金试点工作的开展,有力支持了上海的创业服务工作,推动了我们继续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至2005年年底,上海共有中小型法人企业337353户,占全市法人企业总数的99.66%,比2004年净增加16953户,增长5.29%。中小企业中,中型企业户数增长速度超过小型企业。2005年末,全市中型企业8322户,比2004年增长10.5%,小型企业329031户,增长5.17%。
二、“三区联动”开辟创业工作的新天地
服务体系专项资金的贯彻实施,触发了我们结合本地实际,深入开展创业服务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三区联动”深化创业服务工作的和谐互动。
所谓三区就是指园区、校区和社区。
园区即各类经济园区和开发园区,是当今上海中小企业主要聚集地。每个园区根据上海产业政策和区县发展的功能定位,都有不同的招商引资重点和服务重点。园区的建设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有利于克服中小企业背上“小而全”的包袱,有利于组织社会化服务,但单一的园区,管理和服务功能很难满足中小企业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园区需要与校区和社区联动。
校区是教书、育人、出科研成果的圣地。上海市高校科研院所的相对集中,每年产生大量的科技成果,但科技成果进入产业化过程,需要与广泛的社会资源进行有机的接合。同时科学技术的创新,必须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才能真正体现科技也是生产力的巨大作用。校区资源的积极利用是园区、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举措。校区、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需要与市场对接,中小企业的成长、发展更需要插上科技的翅膀,这种双方内在需求的对接,正开辟了“产”“学”“研”创办企业的 有益尝试。同时校区和园区的对接,也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和市场的舞台。
街道社区是人民政府的一级组织,在上海实施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行政管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些组织功能齐全,在为居民为办好实事的同时,对入驻和注册经营的企业实现社会事务的管理,也是各类组织属地化管理的载体和机构。如何营造好入驻企业的乐业和周边居民的安乐,创造就业岗位和增加税收,营造环境友好的氛围,是社区工作者所有工作的核心目标,开展社区和园区的对接和互补。使社区发展的目标需求变成了可能。随着大量有活力的企业纷纷向园区集中,也带动了园区所在的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园区的建设,极大改善了周边环境,受到居民的欢迎。企业向园区的集中,首先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园区所在的社区近水楼台先得月,解决了就业问题。同时随着企业的集聚,便是各种商机的出现,企业的各种需求也促进了社区的发展,带动园区周边的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加速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升了档次,由烟纸店、路边摊向连锁店发展,即改善环境又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生产性服务业从无到有,并迅速发展。这些都促进了社区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初创阶段,社会协调能力相对较弱,商务成本的承受能力较弱,需要为其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与创业服务。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社会事务,如党工团组织建设、安全生产、治安保卫、企业诚信体系的建设、和谐社会的建设。另外社区也为园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各种社会事务都由社区为企业去解决,使企业轻装上阵,集中精力于经营管理。三区联动是“协同集成”的产物,是“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以创业促进就业”的有益尝试,同时为服务机构更有效的服务企业扩大受众面,有针对地为中小企业开展服务,寻找更清晰的定位目标,我们以三区联动为运作模式,以三心涌动为工作激情,以三层齐动为工作格局,深化各项服务内容、扩大服务对象、创新运行方式,把创业工作的着眼点落实在三区资源的相互促进上,致力于提高小企业创业质量、降低小企业创业成本、减少小企业创业烦恼,延长小企业生命周期,引导小企业健康成长。
三、持之以恒、不断优化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试点期间,我们按照市府的要求,在前几年探索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上海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工作目标,并以此作为政府转变职能,实施“社会服务和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抓住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机遇,进一步加大服务机构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力度,推进“政府有限支持、市场化动作、专业化经营、国际化合作”的工作格局的形成,努力实现对服务机构“积极发展,加强管理、有序推进、利国利民”的发展目标。我们在前两年联合委办,依托区县,扶持中介,构建体系的工作过程中,深感服务体系的建设,不仅要有规划,更要贴近实际。为此,我们提出了“三层联动”的工作格局。 “三层联动”就是要从上海实际出发,依托区县,着眼街道社区市,区(县)、街道(乡镇)三个层面的中小企业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处于不同业务活动层面的各类创业服务机构发挥各自的不同功能,上下联动、互为依托、交叉合作。既有政府层面的规划引导,又有区、街道的组织实施,各自功能的发挥,推动和完善的服务体系的协调发展。
(一)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优化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建设环境
抓好系统化的服务机构建设。根据“纵向到底”和“横向到边”的要求,加快行政性服务机构、公益性服务机构和商业性服务机构向市、区(县)、乡镇(街道)三个纵向层面辐射,形成“三区”(校区、社区、园区)联动的服务效应,建立具有上海特色的市级“优”、区(县)“强”、乡镇(街道)“广”的系统化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二)进一步完善上海中小企业网的功能,发挥信息网络的作用
为有效、便捷、快速地为中小企业服务,针对中小企业量大面广的特点,我们对“中小企业网”进行了两期改造,作为上海信息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中国中小企业网上海工作站,我们将以“上海中小企业”网为龙头,加快中小企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及时为中小企业提供国家政策法规、产业导向、行业动态、最新科技、合作项目、投融资、人力资源、市场拓展等综合信息服务,为中小企业经营者和创业者提供投诉咨询、电子阅览、产品技术展示及信息发布等功能,组建专家服务团为中小企业提供管理方法、组织设计、制度建设、财务分析、统计技术等方面的诊断、咨询和辅导服务。
(三)争取地方财政资金继续对服务机构进行补助
目前市财政部门正根据国家财政部的要求和《中小企业促进法》的有关规定调整相关的预算科目,因此争取在上海中小企业预算科目和有关发展资金中设立专门的奖励资金,充分运用公共财政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花少量的钱办更多的事,并通过制定执业规定和服务效果测评体系,对为中小企业服务取得良好效果的服务机构提供专门的奖励,动员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